[分享]我国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的发展

发表于2018-07-18    

    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铁路隧道―采用矿山法修建,料石衬砌,没有采取任何防水措施,隧道的渗漏水量完全取决于地下水本身的大小及其渗流方式。
    70年代以后―采用新奥法施工,隧道开始采用混凝土衬砌,但对于施工缝没有任何防水处理措施,衬砌结构裂缝也比较多,仍然未有解决渗漏问题。
    80年代初期,主要采用刚性防水,即混凝土自身防水,施工缝开始铺设止水带。
    80年代以后―由于电气化铁路建设的需要,铁路隧道的渗漏得到了重视,我国开始研究隧道结构渗漏水的处理措施。
1985年我国在大瑶山隧道开始研究防水混凝土,开始研究软性防水层,铺设聚氯乙烯塑料板防水板,采用焊接方式,使混凝土与初期支护分离施工进行防水,取得了明显的效果。
1986年在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开始研究高分子卷材,聚乙烯塑料板防水技术研究,采用射钉方式固定,但防水板破损较多。
    1988年,我国在军都山隧道、天马山隧道开始研究塑料薄膜防水技术研究。
1990年,北京地铁试验宽幅防水板,研究自动焊接机,两道焊缝,逐步改为无钉铺设。
塑料防水层由原来的塑料板、发展到复合式防水层,背后铺设无纺布垫层。
90年代后期,开始使用掘进机施工,管片衬砌精度高,安装误差小接缝采用优质橡胶止水材料,防水效果较好。

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 建筑热点

猜你爱看

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“下载附件”即可
分享
2/20